亲爱的听众朋友,今天我们来聊一位语言天才,赵元任。
1892年11月3日,赵元任出生于天津。
1982年2月24日,他在美国去世。
享年90岁。
赵元任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四十二年了。
但大家仍然在讲他的故事。
他仍然被记得,被怀念,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他传奇的一生。
赵元任是一个语言天才。
他会说8种语言,以及33种汉语方言。
我们知道,中国不仅有普通话,还有非常多的方言。
方言,又叫地方话,或者土话。
不同的方言区别可以非常大。
在赵元任小时候,因为他的爷爷在政府工作,所以他们一家人经常搬家。
从4岁到10岁,小小的赵元任,搬了7次家。
从小,他就有一双完美的耳朵。
那是什么样的一双耳朵啊?
那一双耳朵,就像录音机一样!
不同方言有不同的发音。
普通人听,觉得都是差不多的嘛!
而赵元任不同,他能听出里面最小最小的差别。
不仅能听,他还能说。
他能模仿各地不同的发言。
而且说得和母语者一模一样。
10岁那年,赵元任回到了他的老家,江苏常州。
在常州的日子里,赵元任学会了中国难懂的方言之一 ——吴语。
吴语难懂,是因为它和普通话相当不同。
但是对赵元任来说,这不是问题。
在15岁那年,赵元任去了南京,上高中。
当时,他的整个学校有两百多个学生,但是只有三位同学是地道的南京人。
通过和这三位同学聊天,赵元任又很快学会了地道的南京话。
在南京的日子里,他还学习了英语、德语、拉丁语,还有音乐。
1910年,赵元任18岁。
这一年,他坐船去了美国。
他成为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学生。
他在那里学什么呢?
你可能会有点惊讶。
他的专业是物理学。
除了物理,他还学了很多数学和音乐的课程。
虽然听上去,他学的东西,和语言没什么关系,
但是语言仍然是他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
在大学里,赵元任学习了世界语。
他加入了世界语俱乐部。
他的一生都热爱和平,讨厌战争。
他曾经说,世界语的背后,有一个世界国的概念。这个概念很吸引他。
四年后,赵元任从康奈尔毕业。
这个年轻人,选择继续在美国的大学学习、深造。
他进入了哈佛大学。
这一次,他的专业变成了哲学。
在哈佛,赵元任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了phd。
毕业以后,他做过大学老师。
他教过物理学、心理学、哲学、中文,还有数学。
一直到33岁,赵元任才决定,他要回归小时候最喜欢的东西——语言。
他开始专心研究语言学。
具体来说,他开始做中国方言的调查。
那时候,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
要准确地学习和研究一门方言,只有一种方法。
什么办法呢?
那就是到当地去。
赵元任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各地去记录方言。
用今天的话说,他每天都要出差,要为了工作而旅行。
他常常坐火车,也坐轮船。
有时候,一天他要去四个地方。
到了一个地方,赵元任就和他的助手,找到当地的学校。
他们和学生聊天,记录方言,学习方言。
赵元任有一双敏感的耳朵,又擅长模仿,所以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能很快地学会当地的方言。
很快是多快呢?
他只需要一个星期。
一个礼拜,七天之后,他就能讲得非常地道,和本地人讲的一模一样。
赵元任去的很多地方,都在农村,在乡下。
晚上,没有酒店,也找不到小旅馆。
那怎么办呢?去哪里睡觉呢?
他们只能去敲农民的门,然后问:“请问我们能住在这里吗?你们能借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吗?”
就这样,白天,他们聊天、学习、录音。
晚上,赵元任继续工作。
他继续写作或者整理录音。
他的助手说,赵元任先生每天至少工作10个小时。
这一项研究,这个项目,超过了十年。
在那个年代,交通很不方便。
不像今天。
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他走了多少地方啊!
这些努力是值得的。
因为他留下了无数重要的资料,包括文章、书,还有录音。
听众朋友,你觉得,这样的工作辛苦吗?
我觉得很辛苦啊。
但是赵元任不这么觉得。
他曾经对他的女儿们说:“我研究语言学,只是为了‘好玩儿’!” 是的,他是一个天才,更是一个喜欢玩的人。
语言是他的工作,他的事业,但也是他的游戏。
在下一集节目里,我们就来聊聊,赵元任是怎么玩“语言”这个游戏的。
我会讲给你听,他的一些神奇的小故事。
好了,听众朋友,这集节目到这里,差不多就要结束了。
你认识哪些语言天才吗?
也许你自己就是语言天才呢?
写信来告诉我吧。
我很想知道。
希望今天的节目对你有所帮助。
记住,在学中文的路上,你不是一个人。
祝你度过愉快的一天。
(hideAds)
![]() | |
|